首页    特色课程    自信体验美育    艺术微课堂第54期|中国民族器乐系列——阮

艺术微课堂第54期|中国民族器乐系列——阮




艺术微课堂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唐-白居易

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

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

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

落盘珠历历,摇佩玉琤琤。

似劝杯中物,如含林下情。

时移音律改,岂是昔时声。




阮,即“阮咸”,中国民族乐器中较为古老的抱弹乐器之一。发端于秦、汉以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一、历史寻踪




阮咸,华夏古琵琶的一种,亦有“秦琵琶”之称,后因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此琴,且在演奏技法、乐器改革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故以其名字命名。

关于阮的起源及形制,西晋傅玄《琵琶赋·序》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闻之故老云: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使工人知音者,裁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之乐。今观其器,中虚外实,天地之象也;盘圆柄直,阴阳之序也;柱十有二,配律吕也;四弦,法四时也;……”

唐代,阮咸无论在制作还是演奏上都已达到鼎盛时期。现今日本正仓院中保存着的紫檀螺钿阮咸让我们有机会一瞥那个时代的纷缛。

正仓院紫檀螺钿阮咸

古代阮咸的形制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20世纪50年代,张子锐、王仲丙等人根据文献记载,恢复了阮在汉代的四弦形制,使这种古老乐器再一次迎来了新生。




二、演奏工具




阮咸温和、通透、饱满的音色得益于特殊的演奏工具。现代阮咸主要用采用尼龙材质的拨片演奏,形状呈正三角形,厚约1毫米,边缘为弧形,有降噪和耐磨的效果。





三、风格多变的曲风




阮咸作品风格多变,题材丰富。既有《松风寒》的余韵悠长;

《松风寒》 林吉良曲  魏育茹演奏

又有《云南回忆》的清新明快;

《云南回忆》第三乐章 刘星曲  崔灿演奏

既有《丝路驼铃》的西域风情;

《丝路驼铃》 宁勇曲   魏蔚演奏

又有《满江红》的悲壮、豪迈。

《满江红》林吉良曲 周煜国编配   张瑞娟演奏




四、丰富多彩的演奏形式




随着乐器的发展与创新,阮衍生出了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系列。阮音域宽广、表现力强,除用于独奏外还用于重奏、阮族合奏等。


阮组合奏《舞者的诉说》熊俊杰曲 

中国音乐学院阮族乐团演奏

乐曲导聆

《丝路驼铃》 宁勇曲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乐曲以唐代张籍《凉州词》中诗意为依据,吸取新疆民间音调创作而成。展现了广袤的沙漠、红柳摇曳的景象,以及古丝绸之路上驼商队不畏艰辛、长途跋涉、充满酸甜苦辣的旅途情景,凝聚了辛酸沉重的抑郁情感。

《云南回忆》刘星曲

那迷人的云南风情,令人超脱的音乐,滋润了我的灵感,也为我沉郁的情绪带来清新的感受。(作者自述)

《满江红》 林吉良曲 周煜国编配

乐曲作于1981年,以古曲《满江红》为基调创作而成。作品运用了中国民族乐器传统的表现手法塑造了岳飞的英雄形象。

阮组合奏《舞者的诉说》 熊俊杰曲

此曲借助拉丁Tango音乐韵律的典型音调,变奏引申而成。通过主复调音乐手法的变换以及旋律力度的对比,来表现阮族宽广的音色张力,仿佛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倍大阮各自说着自己的语言,却又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得拉丁极具特性的舞步在阮族的表现上更加铿锵有力。

阮是一件既古老又年轻的乐器,在这断断续续的两千多年发展史中,逐渐成为了民族管弦乐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元圣魅力讲堂预告

主题:中国民族乐器系列——阮

时间:2024年12月2日(周一)

           下午3:40-4:20(第八节课)

地点:元圣宫

期待与同学们共同品味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供稿:艺术中心  张瑞娟
编辑:孟庆龙
初审:孙道平
复审:田    伟
终审:董一明



创建时间:2024-12-05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