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风采】牛栏山一中先进教师事迹展播之育人楷模(一)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牛栏山一中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带头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潜心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努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牛栏山一中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我校一批优秀教师代表,展现他们在教育领域立德树人的精神风貌。


用真性情做最顶流、最硬核、最受喜欢的人民教师——全心全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梁博老师
一、立德树人率先垂范
梁博老师是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被评为 “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人民教师荣誉称号”、“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特等”、成功入选“北京市教育家型教师遴选项目”;并通过北京卫视、北京科教频道、顺义电视台等媒体把自己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传播出去,在全国、北京市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勇立潮头创新实践
(一)常讲常新的课堂教学
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五个注重、四种策略、六个体现”,注重地理概念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单元教学的研究;把情境式学习、启发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作为地理教学的核心策略;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为载体,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常讲常新的课堂教学为特色,以贴近课堂,教学改革的科研为统领,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宗旨,用自己的优秀引领学生的优秀!
(二)敢爱敢管的班级管理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不知从何时起孩子们对她的称呼从“梁老师”变成了“梁妈”:“梁妈梁妈,牛山大咖,我爱地理,更爱梁妈。”从对她的称呼上不难看出孩子们对她的认可与厚爱,但她又不能像妈妈一样溺爱他们,她对学生“严中有爱,爱中有度,度中有法,法中有智慧”。她不仅爱孩子们,还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她的爱,在爱的氛围中孩子们慢慢改变,向更好的自己出发。多年来,作为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的她,已形成了自己的育人特色:以饱满的爱心,对待孩子;以认可的态度,鼓励孩子;以朋友的角度,陪伴孩子;以精彩的活动,推动孩子;使孩子们在“生产快乐、传播快乐”中感悟着幸福,真正做到“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
(三)有思有辨的科研实践
她是研究型教师,善于教学反思。结合地理的学科特色,她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潮白河的河流阶地,在汉石桥湿地进行定向越野活动,带领学生到周口店实地考察地质地貌,根据二十四节气带领学生学以致用在学校菜地播种花生和冬小麦,去牛山酒厂研究酒文化的来龙去脉等等。每次活动后,孩子们都会根据自己的小发现,及时研究梳理,及时展示交流。这样的创新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热爱顺义、热爱北京的情怀。梁博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做实验、如何培养观察力、如何撰写科技小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等,带领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人数位于北京名校前列,同时也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多元多研的团队建设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她带领地理、语文、政治、历史、美术、音乐多门学科教师合作开设了跨学科融合课程:《谈古论今--人文素养融合课教学实践探究》系列课程,例如《走进五岳独尊,感悟齐鲁文化》、《故宫印象》、《燃起冬奥会!》、《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开讲啦!二十四节气》、《茶文化系列课程》、《走进最美中轴线》、《永远的长征》等系列课程,这样的人文素养融合课程在我国也是首例,多门学科的老师同台上一节课,从一个情境出发,不同老师都有话可说,探究同一个问题下的不同学科视角,这样的课深受学生喜欢,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还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如横向思维、纵向思维等等,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润物无声中就养成了。目前已经出版了一本专著,还接受了北京卫视、北京科技频道的专访,梁博团队已经是网红老师!
三、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任教7届高三毕业班,7次获顺义区高考成绩优秀奖;2020届高三有10人地理满分,2023届高三有13人地理满分,优秀率为50%多,我校地理学科在北京市处于优势学科的位置。2020年疫情期间,本人代表顺义高三地理组做的《“云端”共舞求思变 措施“着陆”谱新篇》北京市地理教师经验交流,受到与会260人的高度认可。每年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地理小博士大赛、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多人次获全国一、二、三等奖,位于北京市名校前列。任现职以来多节课例获全国、北京市一二等奖,多篇论文公开发表并获北京市、全国一二等奖,本人主编的专著两部。
作为一名特级、正高级教师,会让热情去激发热情,让真心去碰撞真心,让情怀去感动情怀,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不用扬鞭自奋蹄,乐此不疲地走在教书育人的大路上!不忘初心,踔厉奋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潜心耕耘 快乐收获 身正为范 甘作人梯
许成文老师
1994年7月,许成文老师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来到牛栏山一中,30年里,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教学精益求精。许老师的真心付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0年、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2017年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2020年被评为北京市正高级教师。

一、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上,许老师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即:“关注学生、问题引领、把握本质、学以致用”。
在课堂上,许老师始终坚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经历数学家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要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学生不仅把握了数学内容的本质,还学会了如何发现、思考,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数学学科素养。这种能力和素养,不是仅靠机械的、大量的、重复繁重的解题训练就能做到的。
30年来,许老师长期承担重点班的教学工作,对数学教学的热情与对学生的关爱,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学生。许老师所教的每届毕业班高考数学成绩都在全区遥遥领先,2006年高考数学有一人获得满分。

二、真诚付出,人格感染,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孔子言:“亲其师,信其道”,在担任班主任的22年里,许老师始终用爱心和真情影响着许老师的学生,用人格魅力感染着他的学生。
在日常工作中,许老师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在学习上给予他们帮助,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关怀,随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长久以来,他们把许老师当成能帮他们出主意的良师,能倾听他们心声的益友,“关爱学生”“工作负责”“可敬可亲”成为许老师留给每一届学生的最深印象。
关爱学生,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有了成功的基础。记得一届新高一入学,恰逢中秋节,多数人想起家来,情绪低落。许老师觉察后,骑上自行车上街买来月饼,返回的路上还被一阵大雨淋透。许老师利用晚自习最后一节开了一次赏月会,学生从中感到了家的温馨,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这一活动更加增强了这个新班级的凝聚力。
许老师根据学生高中三年不同特点,将主题班会梳理成多个系列,打造班会课程。由于主题班会针对性强,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共鸣,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培养了他们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全身心的投入也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许老师作为班主任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顺义区优秀班集体,曾有5人获顺义区的高考状元,另有37人考上清华、北大。

三、乐为人师,甘为人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牛栏山一中历来有“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许老师总是尽许老师所能的给予青年教师帮助,把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精心指导他们备课,帮助他们打磨各类研究课、评优课、观摩课。在许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并有多位教师在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比赛、北京市优秀课评比等活动中获特等奖、一等奖。
2018年,“许成文特级教师工作室”成立,许老师本着“促进自己,发展他人”的理念,尽全力为来自全区的11名优秀青年教师搭建学习、共进的交流平台,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外出学习、研讨交流、联合教研等方式,帮助他们在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提升能力。两年来,许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效率都在发生着改变,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由于在教育教学以及示范引领方面的突出表现,2010年许老师被顺义区政府评为顺义区“人民满意工作者”,2017年被评为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顺义区“十大师德楷模”;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锋;2020年被评为北京市骨干班主任。


供稿:学校各年级
编辑:孟庆龙
初审:各年级主任
复审:拜晓勇
终审:董一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