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教学    名师风采    【优秀教师风采】牛栏山一中先进教师事迹展播之先进教师代表(五)

【优秀教师风采】牛栏山一中先进教师事迹展播之先进教师代表(五)

编者按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牛栏山一中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带头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潜心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努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牛栏山一中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我校一批优秀教师代表,展现他们在教育领域立德树人的精神风貌。




师者,人之模范也

郭庆玉老师


我是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教研组长、班主任,牛栏山一中“青蓝工程”指导教师。1991年7月大学毕业,2006年7月到牛栏山一中任教。先后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顺义区“百名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多次获得高考学科优秀奖,多次评为顺义区优秀教育工作者,顺义区师德标兵,还获得顺义区级语文研究课一等奖,第3——7届“书香燕京”优秀辅导教师,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模范组织奖等荣誉,指导的王浩然同学获决赛全国特等奖。

 “师者,人之模范也”,这是西汉学者杨雄对老师的精辟诠释。“做学生的模范”,让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这也是我作为一位普通中学教师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教育境界。


一.树立威信,做好学生的模范

首先,用知识撼动心灵,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艺征服学生,做博学模范。

古人讲“亲其师,信其道”,而我觉得如果让学生“信其道”,就会使其更自愿地“亲其师”。班主任如果学识比较渊博,学生总是很崇拜的。一个令全班同学信赖的班主任首先得是一个让他们钦敬的知识渊博、业务过硬的任课教师。很难想象一个不称职的甚至讲课枯燥乏味、令人生厌的老师会得到学生的信任。所以,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钻研教材教法,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上的权威,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艺征服学生,为此,我的语文课不是生硬地传授知识,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带领学生研究语文学科特点,培养语文意识和思维上,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明显地提升。2015届一个优秀毕业生对我有这样一句评价:“听了郭老师的课才第一次真正思考语文是什么。”

其次,以人格魅力陶冶学生的心灵,严格要求自己,以严谨的作风,做行为表率。

《论语》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不是一个最聪明的人,但我也许是全校最勤奋者之一。每天我几乎都是最早进校,偶尔一次例外,门口保安问我“今天怎么晚了?”

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纸上列出我一天的工作安排,包括上课,教研组活动安排,学校会议,当然还包括找哪些学生谈话及谈话的议题等。在“做一个有计划的人”主题班会上,我给学生展示了我每天的计划,学生惊叹不已。渐渐地我发现学生开始养成了日计划、周计划甚至月考计划的习惯。

每天进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捡起地上的废纸,事情虽小,但我想让学生看在眼里,反省在心里:老师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事实上,每届学生都会由此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室也都会从此干干净净起来,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坚信,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我从开学第一天起,就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要求学生诚实守信,首先要求自自己以诚待人。



二、利用语文课的平台,使课堂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阵地,更是思想教育的纽带。

首先,用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高三是一次艰辛而漫长的马拉松,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失去了动力,必然是半途而废。面对课业负担的日渐沉重以及成绩的波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又不是空洞说教和简单的鼓励就能够提升的。

我带高三文科A班时也出现让人头痛的问题,我尝试了很多办法,和学生谈心,谈学习,谈生活,谈个人兴趣……但都没有明显的效果。一次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课,大家畅所欲言,畅谈了十八岁的高远又空洞的责任后,我放了两段自制PPT《我要考大学》和《学会关爱》,课件还没有放完,学生中传来了啜泣声。课件中那双渴望知识,渴望生存的大眼晴;那个因为生活艰辛,面对梦想中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愁得睡不着觉的女孩一定刺痛了学生们善良的心。看到时机成熟,我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同学们,今天你们在这里学习绝不是为了自己,十八岁,肩上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家庭、社会、人生。这个社会中,还有很多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还挣扎在生死线上一一学会关爱、学会珍惜,关爱老人、关爱儿童,关爱这个社会中需要关爱的人!这是你们努力学习的目的。”第二天每个学生都交上一篇饱含情感的作文,更让我欣慰的是班级成绩也是预料中的不断攀升, 高考结束,一个女生宿舍四人考入北大,一人考入清华,当时被戏称“郭老师的五朵金花”。

其次,用生活的美来调整学生学习的心态

曾经听到一位家长无奈的求助:自己的孩子上高三后好像变得不懂事了,每天接送,早起准备早饭,从未看到他感激哪怕是开心的笑……我知道这不是特例。虽然我知道这是高三特殊情况使然,学生经常用的“黑色高三”,来描述自己每天都像一个被不停抽打的高速运转的陀螺,高强度、单调疲惫,每一个高三老师都是感同身受,但是作为班主任,我希望我的学生不仅成绩突出,而且阳光向上,懂得感恩。我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帮助一下含辛茹苦的母亲们,可是我要怎样做呢?

我想到作文课这个平台。“学校的玉兰花开了”,在宣布作文题目之前我先告诉大家这个消息。“玉兰花?学校还有玉兰花?”学生的表现让我觉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于是我让他们回忆去年这个季节我和全班同学赏玉兰的情景,学生们开始恍然大悟,纷纷说起去年玉兰花开得如何繁盛,在树下拍照时,一阵风吹过,花瓣儿簌簌飘落在头发上……往事历历在目,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一个个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看到机会成熟,我开始入题:“玉兰花不会因为你身处黑色的高三而拒绝开放,去年我们赏花,今年我们忽略了花的美,其实生活本身没有变,改变的是我们的心境。正因为高三的艰辛,这个过程中有人生其它阶段无法体验的独特的东西,同学的帮助,老师的陪伴,父母的关爱,这值得我们用一生来珍藏……”

那次我的作文题目是“忽略”,学生们写得很纠结,不是因为难写,而是题目触碰了他们心灵里最柔软的东西。过了几天,那位向我求助的家长很惊慌地告诉我:“老师,孩子又不正常了,今天早晨他突然跟我说:‘今天的早点很好吃’,我每天做的都一样,从来没看过他吃得那么香。”

我知道,我的付出有了回报。



开发科技创新课程

助力学生展翅翱翔

李万成老师

 

一、发挥个人特长,播撒科技之光

李万成老师1998年7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从教26年,不仅教生物学科,还利用自身擅长的动植物分类、识别,开展生物科学考察、标本制作和课题研究。北京市观鸟大赛顺义区组织者,组织顺义区中小学生参加北京市观鸟大赛。与顺义区园林局野生动物保护处联合开展爱鸟周宣传、古树名木保护等活动,传播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多次为北京市科技教师(千余人)做科技课题研究讲座,指导顺义区生物及科技教师300余人。2016年在顺义电视台《师说》栏目做了两期《科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讲座,为顺义区多所中小学开设生物博物课。2023至2024年录制3次北京市空中课堂。每年多次带学生野外实习,开展博物学考察活动。

工作以来,获得了一些荣誉,北京市第六批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入选北京市高级专家人才库),2011年全国斯巴鲁生态保护奖,2006年北京市青少年生态道德优秀个人,2次北京市十佳科技辅导员,2次北京市骨干教师,2015年评为全国自然体验培训师,2019年全国高级科技辅导员,2024年荣获北京市特级教师称号。


二、开发特色科技课程,培养创新人才

李老师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多门特色课程。制作鸟类标本百余只,建立了鸟类标本馆,参观人数近千人。2007年出版《飞翔的鸟》,该书入选北京市首批中小学科技活动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3月合作出版《湿地知识与科技探索活动》,负责该书第五章认识湿地中的鸟类的编写,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合作出版《顺义生物》,负责顺义区动物及环境的编写,经北京市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审核通过,在顺义区初中使用,由地质出版社出版。

依托毗邻牛栏山酒厂的优势,2019年李老师组织成立传统生物技术工作坊。从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管理,再到粮食酿成白酒,学生全过程参与,并设计酒标,体会劳作过程,学习酿酒知识,体验酿酒课程的师生已达800余人。传统生物技术工作坊已经接待外校师生近200人参观学习。2024年酿酒课程成果编入华南五省《劳动实践指导手册·高二年级上册》教材。


  

三、搭建科技类竞赛平台,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2001年至2024年辅导600余名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京市金鹏科技论坛,获国家级、市级一二等奖近百项。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市观鸟大赛获现场赛一等奖4次,网络赛一等奖150人,二三等奖500人。参加北京市及全国小院士竞赛,获全国及北京市一二等奖近百项。2024年辅导学生获全国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负责学校与中科院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组织300名学生走进中科院,开展暑期学生课题研究。指导学校两位老师荣获北京市十佳科技辅导员,多次获全国实践活动一二等奖。

2015年论文《北京市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发表在《湿地科学与管理》。2024年论文《基于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以“细胞的增殖”一节为例》发表在《生物学通报》。论文获全国一等奖5篇,北京市一等奖5篇,北京市二等奖8篇。完成了两个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研究《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开发科技类校本教材的行动研究》。合作完成十三五课题《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区域特色科技活动的研究》,2024年主持完成北京市教育学会论文《基于生态农业的跨学科学习实践研究》。

为学校顺利评选为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首届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示范学校和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学校做出突出贡献。2013年李老师校承办了北京市第33届科技创新大赛。2019年承办了北京市第19届机器人竞赛,李老师是承办方主要负责人,大赛圆满完成。每年组织学校科技节,参加师生近千人。2024年承担北京市环球自然日竞赛承办工作,顺义区近220个项目参加,李老师指导学生共获北京市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


四、不断追求进步,更好服务学生

2018年参加由顺义区教委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2023年顺利结业,2023年入选北京市新时代名师培养工程,该项目为期两年。李老师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时刻以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也将继续扎根农村学校,为党为国培养优秀创新人才。


供稿:学校各年级

编辑:孟庆龙

初审:各年级主任

复审:拜晓勇

终审:董一明

创建时间:2024-11-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