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山一中到北大清华——牛中之星的成才之路 | 池观澜:放飞自我,化压力为动力
高中三年是人生旅途中一段重要的时光,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稚嫩的初中岁月和成熟的大学生活。在这个阶段,每一位学生不仅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更在情感、意志、社交等多方面经历了成长与蜕变,同学们从懵懂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牛中之星是我校毕业生的最高荣誉,在此会陆续发布“从牛山一中到北大清华——牛中之星的成才之路”与您分享牛中之星的成长成才之路。
学生姓名:池观澜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放飞自我,化压力为动力
告别了牛栏山一中2024届的16班,凭借691分的优异成绩,在盛夏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投身工商管理类。对择取政化地奇异选科的我来说,这为昔日韶华画上一个华丽的句号。回首过往,真心感觉白驹过隙!不过那些宝贵的瞬间早已刻入了脑海。离开了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无法造就今天的我!庆幸生活在一个温暖和谐的集体中。感谢朋友们能用言行同我构筑起羁绊,使乏味的日子闪烁出光彩,挽救我于焦虑浮躁的苦海中。尤其是零点左右同舍友们边挑灯夜战边插科打诨,更不必提同他们在熟悉的小径上谈笑风生了。感谢老师们能用谆谆教诲令我全面成长。从班主任到任课老师,每一位都曾语重心长地鼓舞我,使挣脱精神内耗的枷锁成为可能,得以轻松乃至超然地面对一切……怀旧不宜赘述,暂且告一段落。
虽境况有些许变化,加之人人性情大相径庭,还是希望其中共性的经验教训为大家带来启发!《警世通言》有云:甘露不润无根草,妙法只渡有缘人。一己拙见,若有反对还请谅解包涵。
考察我自己的高三以来的成绩表,就会发现存在一条波动式降低且多次于坐标轴下方的折线,方差一言难尽。除英语及化学算得上在康庄大道上踽踽独行外,缺乏值得称道之处。语文曾不及格,从多文本到大阅读有无止境的迷惑,一类作文罕见。数学不但要于选填自掘坟墓,而且要于16-18题将宝贵的过程分拱手让人。至于导数解几最后一问?总是在收卷之后恍然大悟。21题自然不是我所涉足的领域。地理与政治,显得太过缺乏素养,拘泥于套路内,又找不到破局方法。因此结局十分意外。不可否认今年试题风格颇具独特性,同模拟有差距,于是在某些科目上符合我的胃口。但毕竟不是教研员,无法让大家掌握试题的命脉。或许唯一优势就是略显极端色彩的镇静。二模不久我便对成绩起伏毫无波澜,不会在考场局促,只是集中注意力做题,不松懈、不紧张,不会就瞬间接受再沉心琢磨,错就积极改正整理,不耗费精力去设想阴暗未来,流水线一样工作……连高考四天于我而言都很平淡,只是明镜止水,无感。甚至考完那一刻我就将题目,即便是不会的,基本忘得一干二净了,又远离查对答案之举,晚上复习腻了就上互联网冲浪。反而这得以让我真正发挥实力了。当然这不是推荐大家都放飞自我,只是你必须得处于能完美诠释自己能力的状态。我不善于化压力为动力,紧张焦虑徒增精神内耗,更腐蚀斗志,自乱阵脚最终伤害考试成果。所以不如回到舒适区……毕竟新题无论难易,都定让你不知所措,必须谨慎,见招拆招便罢。
实际上,期望美好的结果,就应达到最佳的状态。但最佳的状态,向来因人而异,更重要的是,你难以真正了解自己最好的状态究竟是怎样的……如同学习策略要个性化一样,你的一切世界观与方法论,都应保持那一份恰如其分的自己的特殊性。然而形成健全完整的认识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更无从避免弯路。建议大家永远仔细审视自己并反思然后行动。反正一切做法均要以有无效果为衡量标准。高中三年本质上讲,也就是一个反复试错的过程……我大概也是因为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才能收获为大家撰写文稿的机会……
供稿:池观澜同学
编辑:孟庆龙
初审:李冬梅
复审:王 安
终审:董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