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微课堂第53期 | 中国文字之美与书法之美1:文房四宝——毛笔
文房四宝——毛笔

中华文明自诞生时起,便以各种方式将文明的成果保留下来,使我们能够领略到先辈的风采与创造,同时也使我们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文房用品尤其是“文房四宝”,作为文明的载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文房四宝”?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这四样宝,备受文人的喜爱和珍藏,被雅称“文房四宝”或“文房四士”。前者源于梅尧臣《再和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后者出自陆游《笔砚纸墨戏作》诗:“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二、毛笔有哪些雅号?
文人雅士珍爱文房四宝,所以给它们送了许多雅号。由于笔为文房四宝之首,故雅号、戏称也多。最早的当推《诗经•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这里称笔为“管”。曹植则称笔为“寸翰”,其《薤露行》云:“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左思称笔为“柔翰”。此外“毛颖”、“管城子”、“中书令”、“中书君”,便成了笔的雅称;笔尚有“龙须友”、“墨曹都统”、“毫州刺史”等诸多雅号。而“陈玄”、“陶泓”、“楮先生”则成了墨、砚、纸的别名。

三、毛笔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毛笔是古代中国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贡献的一件珍宝。
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

旋涡纹尖底彩陶瓶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距今约5000年)
高26.8厘米,口径7.1厘米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
殷墟研究表明,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中国人主要用毛笔写字。尽管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甲骨文,但有充分的资料表明,商朝的日常书写并非“刀笔文字”,而是与秦汉以后写在竹简或木片上的文字一样。

汉末三国时期,制笔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代表人物韦诞。韦诞是曹魏时著名书家,擅长制笔、墨,著《笔方》,是最重要的制笔工艺文献。他制的笔号称是“有心三副二毫笔” 。“心”就是中间的“芯毛”,这是表现笔锋的重要部位,韦诞在《笔方》中说:“宁心小,不宜大,笔之大要也。”有心笔就是从韦诞开始的。二毫:笔毛分两种:健者为毫,弱者为毳(cuì)。毳就是短毛、弱毛、软毛。好的毛笔,是用两种毛,一刚一柔,搭配制成。刚健的毛居前,柔软的毛在后(笔根)。

黄简考据的韦诞笔结构
东晋时期,出现了缠纸笔,笔锋更加硬挺且腰力劲健,唐朝达到高峰。由于缠纸的缘故,笔管较寻常毛笔更加粗壮。唐代著名僧人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带去大量文物,其中就包括“鸡距笔”,流传至今已被列为日本国宝。



缠纸笔的笔头可以卸下更换,智永有“退笔塚”的传说,这里所说的“退笔”,很可能就是写废掉的笔头,多半是有心笔的笔头。结合日本正仓院的有心笔推知,有心笔是一种吸墨不多,笔锋短小犀利,但转侧不太灵活的劲毫笔,其优点在于解决了硬挺的兔毫偏锋和腰软的问题,书写快捷、省力,且久用不涨。
如今用的毛笔,相传由秦朝监督修筑万里长城的将军蒙恬改良而成,所以至今被誉为毛笔之乡的河北衡水侯店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如同过年,家家包饺子,饮酒庆贺,纪念蒙恬创毛笔。自元代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生产的“湖笔”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

毛笔的结构图
四、如何挑选毛笔?
毛笔是用兽毛扎成笔头,再粘结在管状的笔杆上制成的。毛笔主要分为狼毫笔、羊毫笔和兼毫笔三大类。

狼毫笔

羊毫笔

兼毫笔
毛笔“三义”:“三义”指精、纯、美。这是从技术说的。“精”指拣、浸、拨、梳、结、配、择、装等70多道工序都一丝不苟;“纯”指选料严格细腻,以“千万毛中选一毫”的态度进行;“美”指形、色及配合的毛杆、刻书、装潢等高度统一。

好的毛笔具有“四德”:指“尖、齐、圆、健”。这是从书写效果上说的。“尖”是笔锋锐尖不开叉,利于钩捺;“齐”指笔头饱满浓厚,吐墨均匀;“圆”指圆转如意挥扫自如;“健”指健劲耐用,不脱散败,有弹力而显书者笔力。

毛笔使用后要立即清洗,洗净后不要装上笔套,笔套是在运输中作为保护笔头使用的,一旦用笔后就不要再装上,以防笔毛腐烂和出现脱毛现象。将余水吸干并理顺,把笔放在阴凉处倒挂阴干或用笔帘存放,不可将笔暴晒在阳光下。

五、书法中有哪些主要的笔法?
笔法指控制毛笔的运动,从而书写出具有一定审美品质的线条的方法。对笔法的分析、判断、鉴赏、通常都是通过作品来进行的,也就是说,通过点画的形状来感受认识笔法。毛笔作为书法和绘画共同的工具,由于它圆锥形状、柔软有弹性以及可以存墨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笔法。绘画中有中锋、侧缝、逆锋、托笔等笔法;书法中则有著名的永字八法。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永”字

永字八法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弩,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zhé),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除永字八法外还有:藏锋、侧锋、押笔、结笔、憩笔、息笔、蹙笔、厥笔、带笔、翻笔、叠笔、起笔、打笔等笔法。下面以“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字为例,加以说明。

藏锋的笔法是从笔画中部入笔,如“年”字的中数,侧锋用于起笔,中锋用于行笔。竖画横起、横画竖起、开始入笔都是侧锋,转入行笔时必用中锋。

押笔是写下一笔之前的连带,从下一画的中部入笔,即押入,连带与下一笔的前半部重合。如“无”字二横与三横的连带,与三横的前半部分重合。

结笔。结有收束的意思,撮是聚合。把展开的笔毫收拢回来,笔锋如展笔之前一样尖挺。如“竹”字,右边一横,还有“之”字的最后一笔(长点)。结笔要有搓东西的感觉。

若用水流比作行笔,憩笔就是突然停止行笔的意思。如“是”字的捺,“矣”字的点,“作”字的末横。

息有休息、停止的意思。息笔指笔画结束时先要顿笔,然后迅速向上提抽。如“左”与“至”的最后一横。

蹙有短促的意思,蹙笔指捺角要写的短促,不要尽力写尽。写捺角时要慢一点。

厥笔有逆笔的意思,快速向上反抽笔,不能太长。用厥笔是说这一笔画很美。使其成为这一笔画最关键的妙笔。如“及”字撇的末笔,“仰”字右竖的末笔。

带笔就是笔画的连带,如“矣”字的一横与二横之间的连带。

翻笔是用在前面,急而快,不能写成长腰短项。如“林”字的两竖儿的头部,用的就是翻笔。

笔画叠垒时不能写成强势,要写得势细弱,笔画不能太长,有积弱成强的意思。如“长”字的三个横,“集”字的四个横。

起笔是不向下走笔,从笔画中部向上推,不要露笔锋。起止要考虑结构。如“托”字的两短横。

打笔是与行笔方向垂直方向快速落笔,然后行笔稍细。不能慢也不要修补。如“少”字的竖的头,畅字申旁的中竖的头。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视觉经验极为丰富,对于中国书法艺术,我们完全有可能利用书法或根植于书法,创作出第一流的现代艺术作品。这其中,对于工具材料的不断研究与运用,必将影响到书法艺术创作与发展。
六、书法中基本笔法演示

供稿:艺术中心 侯 深
编辑:孟庆龙
初审:孙道平
复审:田 伟
终审:董一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