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色课程    自信体验美育    艺术微课堂第38期|话剧《北京法源寺》

艺术微课堂第38期|话剧《北京法源寺》

话剧《北京法源寺》,根据李敖先生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天公无语对枯棋”的沉疴晚清,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首的爱国维新派人士,在光绪皇帝提出维新变法,颁布“明定国是诏”之后,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百日维新”过程。


故事起自唐代古刹北京法源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三位核心变法人士,住家离寺庙很近,谭、梁二位虔诚信佛。三位经常庙里走动,谭、梁二人结拜法源寺。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完成了等待多年的一次相见。康有为提出变法观点,得到皇帝信任。由于慈禧干涉,眼看变法失利之时,光绪帝命秘书杨锐带出密诏,着维新派人士,火速筹谋救驾事宜。康有为想到握有兵权的袁世凯,着谭嗣同夜访住在法华寺的袁世凯,商议营救光绪皇帝之策。袁世凯最终没有完成使命,揭发变法为政变。慈禧废黜光绪皇帝,变法在轰轰烈烈的百天后失败。慈禧训政,康有为、梁启超海外流亡,以谭嗣同为首的六君子血溅北京菜市口。1921年,康有为啊与梁启超重游法源寺,原本要好的师徒二人,因“保皇还是革命”的政见不同,而缘尽法源寺。

2015年,导演田沁鑫将原著改编为话剧,由奚美娟、周杰、贾一平等人主演,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光绪、慈禧等人的活动为脉络,以求变图新改变晚清落后挨打的局面为中心事件,以北京法源寺为核心场所,选取原著书中描绘的光绪召见康有为、维新变法的主张形成、谭嗣同侠之大者的风范、梁启超西学求新的追求等,展现这一时期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千年古刹,千年的见证,庙堂高耸,人间的戏场。

《北京法源寺》展现的不是一个个假大空的人物,而是一个个身处时代洪流、真心爱国的中国式英雄,将生死、鬼神、僧俗、出入、士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群己、人我、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等等冶于一炉。舞台上透过宫廷、民间、寺庙三重空间窥见这段残酷历史。志士精英,家国命运,浩瀚情感,慷慨磅礴,国殇边缘之际,何处是民族出路。

话剧的史观是包容的静观的,它精要而抽象地展现了这段迷障丛生历史背后的复杂性,让维新派和守旧派实体对话,没有弯弯绕绕,他们直抒胸臆地激辩,还跳出时空,与后世历史学家的是非评判对话。正是因为这样的全方位表达,话剧可以理解每一种人性,以及人性驱使下的每一步政治动作,且仁爱地展示了他们的拳拳情感。因为这些前辈们面对的是太难解的一道大题。

《北京法源寺》是中国戏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它带领观众重返百余年前的历史现场,复盘那一次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交锋。在高耸的庙堂之上,在热闹的人间戏场,目睹一个又一个熟悉或陌生的伟大灵魂,倾听着他们如何参悟生死,如何面对荣辱,如何经历极端的失败与成功,触摸他们那滚烫的赤子之心,理解何为民族之魂。这是一堂呈现在舞台上的历史公开课,也是每个人应当聆听的人生必修课。

历史迷障丛生,充斥着人性、流血、激辩、妄言,而法源寺只能安静地记录每一场离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袁世凯……他们都是居住在法源寺附近,曾经活生生的人。江山面前皆为匆匆过客,千秋万载留下的都是王朝的背影。

    千古艰难小生死,万代权衡大是非。

话剧《北京法源寺》




供稿:艺术中心  曹士亢

编辑:孟庆龙

审核:董一明


创建时间:2023-10-3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