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中艺术微课堂|第30期 昆曲之美
赤伶


昆曲小档案
姓名:昆曲
别名:昆腔、昆山腔、昆剧
年龄:600多岁
籍贯:苏州昆山
昆曲,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它的音乐、表演、行当的分类和舞台美术等方面对后来戏曲剧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的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之优美的舞台布景,犹如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唱法考究,追求声调圆润、字音清楚、轻柔婉转、优美动听,因这种唱法软糯、细腻,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此外,昆曲的咬字也很考究,要求字音不能混,字头、字腹、字尾均需清晰规矩。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昆曲之美,不仅在于她细腻传神的表演,韵味悠长的水磨腔,更在于那些叫人柔肠百转,心灵震颤的绝美唱词。昆曲的唱词称为“词句体”,是对宋词长短句的沿袭,无论从形式到实质,都完全可以与“唐诗宋词元曲”媲美。
例如,《牡丹亭·游园》的第二折杜丽娘的唱词——“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曳春如线”。寥寥几字,充分展现了诗词语言的特点:用词精简,意韵深远。一个“春”字,点出了整个这一折戏的主题。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打击乐等,闭眼倾听,宛如置身温润婉约的苏州园林之中。
昆曲的场面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类。(场面是戏曲术语,所指有二:其一是昆曲乐队人员的统称,也称“后场”,其二是昆曲乐队所用各种演奏乐器的总称。)文场,同武场相对,指伴奏乐队重吹、拉、弹的各种丝竹乐器以及演奏这些乐器的乐师。其主要功能是完成伴奏旋律。武场,指伴奏乐队中的各种打击乐器以及演奏这些乐器的乐师。武场的主要功能是掌握演出节奏,烘托舞台气氛。
昆曲《芦花荡》武花脸选段
供稿:音乐组 张瑞娟
编辑:孟庆龙
审核:董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