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色课程    自信体验美育    牛中艺术微课堂│第28期 独特魅力的中国歌剧

牛中艺术微课堂│第28期 独特魅力的中国歌剧


歌剧是⼀门集诗歌、戏剧、声乐、器乐、舞蹈等为⼀体的综合性艺术。近代西洋歌剧产⽣于被称为“⽂艺复兴”时代的⼗六世纪末的意⼤利,以后逐渐传遍世界各地。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乐⼯作者借鉴西洋歌剧开始了中国歌剧的探索之路。

1942年延安⽂艺座谈会以后,掀起⼀个声势浩⼤的新秧歌运动,出现了以《兄妹开荒》为代表的⼤批秧歌剧,它是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综合艺术形式。随着第⼀部新秧歌剧《兄妹开荒》到后来的《⼀朵红花》、《夫妻识字》等数⼗部秧歌剧的先后上演,全国上下掀起了创作演出新秧歌剧的热潮。

兄妹开荒

《兄妹开荒》



40年代中期,民族风格歌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创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开创了中国歌剧发展的新阶段,它标志着中国歌剧终于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美学品格。1944年底,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开始了新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和排演,于1945年4⽉在延安首演成功,这是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


角色介绍



杨喜儿

喜儿是《白毛女》的主人公,也是全剧所着力塑造的反抗的农民形象。她的性格和生活道路与杨白劳迥然相异。剧本在开头描写了她的天真淳朴,接着描写她在生活中所受到的一系列打击,最后才把她的反抗性推上了最高点。当她受到黄世仁的污辱后,也曾喊着“爹呀!我要跟你去啦!”企图自尽。但在遇救后很快就抛弃了“不能见人”的思想,决心为复仇而活下去。她表示“我就是再 没有能耐,也不能再象我爹似的了。”她决然地告别了父辈的屈辱的道路。在她的性格发展过程中,正是一系列苦难的折磨,培育了她对地主阶级的不共戴天的仇恨。她在逃入深山时唱道:

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窝!

舀不干的水,扑不灭的火!

我不死,我要活! 我要报仇,我要活!

她带着这种强烈的复仇愿望坚持深山生活,在山洞中熬一天就在石头上划一个道道,她唱道:划不尽我的千重冤、万重恨,万恨千仇,千仇万恨,划到我的骨头——记在我的心!


杨白劳

杨白劳是喜儿的父亲,是与喜儿相对照的形象。他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很低,年关躲债七天,但忍耐使他遭受地主更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虽看清地主等的反动本质,却看不到出路,没能反抗,卖女后痛苦自杀。他的形象告诉人们:劳动人民不奋起反抗旧制度,非但不能改变苦难的命运,反而会被旧社会所吞吃。


作者介绍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剧中的“红头绳”、“漫天风雪一片白”、“我说、我说” 等,都是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


歌剧赏析

全剧分五幕十六场,该剧的音乐采用民歌素材和地方戏曲的音调加以创造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它继承中国民族音乐传统,借鉴西洋歌剧形式技法方面的成功经验,开创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崭新道路。1945年4月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首演于延安。

歌剧版《白毛女》采用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戏曲音乐,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作者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欢快曲调所谱写的“北风吹,雪花飘”来表现喜儿的天真和期待;

《白毛女-北风吹、扎红头绳》

用深沉、低昂的山西民歌《拣麦根》的曲调塑造杨白劳的音乐形象;用河北民歌《小白菜》来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时的压抑情绪;

《白毛女-十里风雪》

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乐突现喜儿的不屈和渴望复仇的心情等等艺术处理,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土壤上生出的永恒旋律。《北风吹》节奏轻柔,舒展,曲调亲切动人,塑造了喜儿活波、纯朴、天真无邪地向往幸福的形象,也表达了她盼望爹爹归来的急切心情。

《扎红头绳》节奏欢快活波跳喜悦,曲调流畅、优美。它于北风吹主题配合得天衣无缝,充分表达了喜儿心中盼望、喜悦的心情。


 《太阳出来了》宽广、明亮、兴奋而充满希望,如太阳光芒四射,激奋、有力显示了已经解放的人民的力量。


《白毛女-恨似高山仇似海》

经过不断的修改,《白毛女》最终成为新中国最经典的一出文艺作品,首先是歌剧,然后是芭蕾舞剧,还曾被拍成电影和改编成京剧。




供稿:音乐组 王琳琳

编辑:孟庆龙

审核:董一明


创建时间:2023-03-29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