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庆专题    校庆70周年系列讲话---感恩、责任、梦想,一路伴我成长

校庆70周年系列讲话---感恩、责任、梦想,一路伴我成长

校庆70周年系列讲话---感恩、责任、梦想,一路伴我成长

孙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能够有机会作为牛山一中70年校庆宣讲系列的代表在这里发言,我讲话的题目是:感恩、责任、梦想,一路伴我成长。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有一群大学生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便离开了家乡和亲人,来到了千里之外的牛栏山一中,从此北京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顺义成了他们的家,牛山一中成了他们每天工作、学习的地方。在20多年时间里,这类教师群体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到目前为止已占全校总教师人数的半数以上,而我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1994年,刚刚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我来到了牛栏山一中,至今已整整26年,时至今日我都清晰的记得从北京站接我们的校车,走了很久的路,窗外的高楼、汽车越来越少,路越来越窄,最后开进了一条凸凹不平的乡镇小路,终于在村子的尽头我看到了“牛栏山第一中学”的横匾。进了校园的我心情总算好了些,因为比起周围的农舍、厂房,这里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但实际上当时的校园里只有两排三层高的教学楼,两栋二层小楼和两栋教师公寓楼。在这之后的很多年里,学校一天天发生着变化,教师成员也在不断的更新,但不变的是我始终坚守在牛山一中教学一线。一直有人问我怎么没想着走出牛栏山,我不知该怎么回答,因为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我与牛山一中的情感。回首这二十多年的经历,从初为人师的懵懂,到力争上游的艰辛,再到辛苦耕耘后的收获,牛山一中见证了我成长的每一步。

刚刚进入牛山一中,满脸稚嫩的我被安排在初二年级还做了班主任,这让我真正体验到了什么叫“封闭式的半军事化管理“,我每天从早到晚困在学校,每晚都是查完宿才能静下来备课,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后半夜,几个月下来就让我身心俱疲,我曾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老师,是否具备作班主任的基本素质。但让我欣慰的是,每当班级出现了棘手的事,跟我一个办公室的贾文东主任、刘玉珍老师都会伸出援手,给我出主意,想办法,帮我走出困境。而在生活上,同事们更是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家里的生活用品不方便买,同事就帮忙从县城带过来,甚至我结婚的被褥,都是郝连秀、刘玉珍两位老师帮我赶制的。给我更多惊喜的还有孩子们,他们虽然淘气,但看到每天我为他们着急上火,竟自发的偷偷为我举办了我到牛山一中来的第一个生日晚会,看着孩子们真挚的笑脸,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自己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正是牛山一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同事们的无私帮助,学生的体贴安慰,让我的工作逐步走向正轨,也初步融入了牛山一中这个大集体,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就是牛山一中最珍贵也是最朴实的文化。

1998年,我被选拔参加全国初中优秀课评比,当时的教研组长丁瑞霞老师手把手教我写教案,并召集所有初、高中的老教师帮我备课,此后我又连续参加北京市高中青年教师评优课,全国高中优秀课评比,在准备过程中,赵俊礼老师和关维荪老师为一个数学概念的教法争论的场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们对待数学的那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严谨治学的精神,一直都影响着我;他们对于青年教师无私的帮助和毫无保留的付出一直都感染着我,这是牛中人身上最优秀的品质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2015年8月,我所教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在毕业15年的时候再一次回到了母校,他们感谢老师当年的付出,让他们的高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我却由衷的感谢她们,在自己最不完美的时候却遇到了那么优秀的她们。当年的这届学生我是从初三一直带到了高中,到了2000年暑假开学他们即将进入高三的时候,我被告知担任这届高三文科重点班的教学,当年的我还没有过教高中毕业班的经历,当我找到吴凤英校长想打退堂鼓的时候,她却笑着说“好好干吧,我们相信你”,我知道,这短短一句话的背后,是对我充分的信任和无限的期望,正是这种信任和期望,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年幼的孩子被送回了老家,我全身心的扑到了教学上。而学生对于经验不足的我没有挑剔和抱怨,给与我的都是信任和理解。多年之后,我才真正感受到,学校给我的这次机会,对于我的成长具有怎样深远的意义,它让学校看到了我多方面的发展空间,对我有了更高的期待,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自信,对未来也有了更美好的憧憬。

2005年,已经成为高级教师、教研组长的我在评优课,高考成绩上都已小有成绩,有一次在路上我见到当时的王森校长,他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你不能总是原地踏步,应该把你的教学风格做个梳理才行”。在王校长的“高压”下,我熬了两夜,终于完成了当年高一数学组实施的“导师制”的调研报告,虽然最后只得了市级二等奖,但却让我从此开启了教学研究之路。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多年的辛苦付出和不懈努力换来的一定是丰硕的成果。接下来的许多年,我不断的有数学专业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学术论文在北京市获奖,而所有的成果都来源于我的教学实践,许多惊喜都源自课堂上学生的智慧,这也是作为牛一老师最幸运的,我们拥有最优质的学生资源,在我们给学生传授知识、陪伴他们成长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会成就你我,从而促进牛一师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此后,我发展的平台越来越大,十余年里,各类研究课、观摩课,各种学习与培训从未间断,从区级、市级,再到国家级,这都极大的促进了我的进步,在教学风格上也逐渐有了自己清晰的定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二十六年里,牛山一中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以他包容、豁达的胸怀和质朴、真诚的品质,给了我无限的给养,催我奋进,伴我成长,让我从一个稚嫩的大学生,逐步站稳讲台,从顺义区园丁新星,到北京市骨干教师,再到北京市学科带头人,2014 年在工作20年之际,我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正高级教师。我深知,在我成长的路上有太多的人给予我帮助和支持,因此在自己成长的同时,我也不断地将我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数学同行们,毫无保留的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成长、进步;我更深知,作为牛中人,我有引领的义务,更有传承的责任。

燕山下,潮白河旁,曾经朗朗的读书声还响彻耳畔,曾经一起努力奋进的身影还记忆犹新。而今,牛山一中,以他一贯坚持的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和兢兢业业肯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引来众多和你们一样的优秀学子,为你们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让你们在最美的年华里健康成长;牛山一中,更以他博大的胸怀拥抱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为我们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让我们追逐自己的教育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代代牛中人定会将牛中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续写牛山一中70年的辉煌,创造牛山一中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谢谢倾听!

孙枫,牛山一中数学教师,从教26年,北京市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


创建时间:2021-06-29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