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保课程
在林媛媛和马青青老师的带领下,牛栏山一中化学与环保科课程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做实验
环境科学实验室一角
我校自2008年9月起尝试建立以现代化仪器、新型模型教具为主体、以环境科学为特色、具有多种教学功能的中学化学现代化实验室,以供化学教学以及相关的研究活动使用。牛栏山一中环境科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进行实验活动的场所,以使学生能够感受化学科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能够深刻体验当今化学家进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并且能够使用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去探索化学科学的奥秘。
一、化学与环保科技课程简介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我们将适当的环境知识和环境保护理念传递给学生,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了解各类环境污染问题及预防治理措施,并能够更好地从自身实际出发,向他人传播环境保护的理念,呼吁广大群众重视环境问题,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化学与环保科技小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内容体系和活动特色。本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了解常见的环境问题
2.关注大气环境问题
3.关注水体环境问题
4.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5.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6.学生自主创新课题研究活动
主要特色体现在:
1.注重环境教育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在设置课程内容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环境状况,注重进行专题研究,如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通过教师提供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有序地开展环境实践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和交流,也可以在课下进行探究实验,极大地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2.注重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我校毗邻潮白河,周边可以利用的其他社会资源包括燕京啤酒集团、牛栏山酒厂、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空港工业区、林河开发区等,可开发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
3.注重落实过程与方法教育目标:我们知道,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的教育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环境科学实验室不应是死的资源,而是活的课程。通过展示从传统的实验到现代化研究手段支持下科学研究的演进历程,通过探究解决一系列与环境、生活、技术等相关的真实活动任务,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与动手参与,突显课题研究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4.注重实验探究的先进性和综合性:环境科学实验室内现代仪器所提供的定量手段使中学生可开展的定量实验数量更多、范围更广、与实际联系更紧密,学生能够在真实实验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同时,我校环境科学实验室为兄弟学校的学生开放,使得更多的中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了环保意识。
二、化学与环保科技小组成果介绍
几年来,我校化学与环保小组已经形成了气象监测实验探究专题、食品安全实验探究专题、水质检测实验探究专题、气体检测实验探究专题和基于传感技术的概念原理实验探究专题等实验系列,并已经在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中开设了“化学与环境”校本课程。环保小组学生在市区级各类科技竞赛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我们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把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注重于实践,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提升了教师的课题指导能力,并开发了适合我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环境》,2010年9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发行。
2. 2009年12月,在首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活动中,林媛媛老师辅导的高二(2)高博同学提出的《牛栏山一中周边地区冬季供暖污染的治理建议》荣获“优秀科学建议奖”,并获得专项科研基金3万元。李万成老师辅导的高二(3)杨舟同学提出的《顺义区崩山对植被、附近居民生活带来的危害及补救措施》荣获“科学建议提名奖”,并获得专项科研基金5000元。
3.2010年12月,林媛媛老师辅导的景香晨同学提出了《关于顺义区新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方法的建议》获得优秀科学建议奖,并获得2万元研究基金。
4.从2008年开始,我校学生以湿地鸟类观查和潮白河水质调查为切入点,对引温入潮后潮白河及其周边生态改善的具体情况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2010年,我校“情系潮白河 共创绿色家园——引温入潮后潮白河生态环境改善的实践活动”获得了第25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
5.从2009年开始,为了了解低碳生活的理念,形成低碳消费意识,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我校学生通过展板和校内宣传等形式,加强广大师生对低碳理念的认同与理解,进行了一系列小课题研究。2011年,我校 “绿色校园,低碳行动——走进低碳生活科技实践活动” 获得了第26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
6. 2012年8月,科技实践活动“探秘白酒酿造技艺 弘扬民间传统文化”荣获北京市十佳实践活动和全国第27届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实践活动。
7.化学与环保小组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在市区级各类科技竞赛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具体获奖情况如下:
(1)2010年3月,黄吟卅同学“改性活性炭净化家居污染空气实验研究”荣获第30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和自然与探索二等奖并获1500元奖学金 ,以及第十届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高中组一等奖,同时入选《第十届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优秀项目选编》。
(2)2010年3月,焦阳同学“引温入潮水质调查与研究”荣获第十届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三等奖。
(3)2011年3月,律磊同学“分布式发电条件下家用智能化电能分配器的研究”荣获第30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第十一届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高中组二等奖。
(4)2011年3月,高寒同学“牛栏山一中学生体育兴趣分析与研究”和王雪莹同学“太阳能声光安全警示牌的研究”荣获十一届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高中组三等奖。
(5)2012年3月,陈玙同学“改性聚苯乙烯阻燃抑烟材料的研制与应用”和刘雨心同学“关于北京市城乡中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和对比研究”荣获第31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两位同学分别获得高考加10分。
比赛过程
比赛过程
(6)2013年3月,郭锐同学“贵重药材人参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荣获第十三届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高中组一等奖。
(7)2013年3月,康昕然、饶暄、廉宇佳同学“不同蜂在温室杏园的传粉生态学比较” 荣获第十三届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高中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