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教学    智慧教育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课程生态建设——牛山一中校长在“中国特色品牌区域教育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课程生态建设——牛山一中校长在“中国特色品牌区域教育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课程生态建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课程生态建设”。

牛栏山一中是一所地处郊区农村的寄宿制普通高中,始建于1950年,1963年和1978年曾两度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中学,2002年被首批评定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从2000年秋季开始,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整合学校各种教育资源,形成了大课程体系,包括学科课程、选修课和活动课程、校园生活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类课程,育人侧重点各异,但互相渗透,互为补充,是一个有机整体,四类课程理念的提出,拓宽了我们育人的途径,努力实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力争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下的今天,在互联网思维重构传统行业的当下,也迫使着我们不断的思考:在信息时代,课程建设的新内涵、新挑战和新机遇。

互联网思维是怎么产生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互联网的技术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响其商业层面的逻辑。工业社会的构成单元是有形的原子,而构成互联网世界的基本介质则是无形的比特。这意味着,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学是一种稀缺经济学,而互联网时代则是丰饶经济学。

类比教育,我们不难看出,互联网时代,让知识这一教育最为核心的资源传播更加迅速、获取更加多源、决策更加群氓、可供所有人查询的知识总量更加丰富。知识传播的技术务必会影响到教学关系的逻辑!我们如何避免用工业时代的模式和标准培养信息时代的学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学生眼中的课堂不再是教师把持的课堂,而是教材、网络、同伴,包括教师,共同建构的学习世界。学生不再怕听不懂,因为他可以利用教师之外的任何资源再学习。学生不再担心作业不会做,它可以轻易的从网络查到你留的作业。除非老师自己编题,否则教师在学生那里不再有秘密。你说的话,你选的题,你的答案,诸如此类,如果学生愿意,学生都能挖掘出来。

因此,在一个没有中心节点的互联网的网状结构中,不同的点有着不同的权重,但没有一个绝对的权威。互联网的这种技术结构就决定了它内在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和平等的精神。平等是互联网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所以互联网商业模式必然是建立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之上,互联网思维也必然体现着平等、开放的特征。平等、开放意味着民主,意味着人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经济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经济。但我们的教育并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在一个网状社会,一个“个人”跟一个“组织”的价值,是由连接点的广度跟厚度决定的。你的连接越广、连接越厚,你的价值越大,这也是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你的信息含量决定你的价值。开放变成一种生存的必须手段,你不开放,你就没有办法去获得更多的链接。而在今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课下,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连接数却屈指可数。

在信息时代下教育面临的三大环境是:丰富知识资源、平等的制度保障和广泛的关联作用。课程就像一片森林,各种树木看起来千姿百态。但是他们的根盘杂交错,紧密的连在一起。所以我们要构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课程生态”,其核心是丰富、平等和关联

一、丰富是基础:我们充分打造学校课程体系,包括:德育课程、健康课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长课程。开齐、开足国家和地方课程,开好、开多校本课程。课改的核心是对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坚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源,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本。我校按照调整、删减、补充、替代、组合的方法,对物理、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进行整合。到目前为止,我校开设了社会大课堂、职业生涯规划、牛中大讲堂、远足拉练、国学研究等十余门德育课程;开设了心理健康测试与咨询、体质健康测试赛、中学生营养健康辅导、中学生冬季健康跑等6门健康类课程;开设了Ipad人文综合课-婚俗串串烧、表演基础、蜡染制作、艺术传媒公开课、历史文化影视赏析、心理现象影视赏析等100余门校本课程。我校与中科院合作课程涵盖了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和高新技术科学等领域。我校与东航合作成立飞行实验班,涵盖飞行基础课程、礼仪课程、茶艺课程和红酒鉴别等领域。我校与国家水上运动中心合作,成立我校赛艇和皮划艇队,开设游泳课程。我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结合我校数字校园智能选课系统,实现了在丰富资源前提下的选择机制。

二、平等是过程:我校从2010年以来,持续开展“1+X”教学理念探索实验,改变过去教师一讲到底,垄断课堂的状况,致力于提升课堂平等和效率、还给学生时间空间。强调课前预习、释疑定标、学生主体和定时精炼。基于我校数字校园兰花草的社交、答疑和资源分享平台,仅仅围绕学校课程体系打造平等、民主和共享的线上学习平台的目标,实现了师生共享、共建和共赢的牛山一中本土信息生态环境。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未来的趋势是什么?很多证据说明,成绩的取得源自采用某种新模式。但是人们很少提及罗森塔尔效应,可以肯定的说,不管是杜郎口、还是即墨,还是什么别模式,人们改变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普遍感觉到了受重视,学习有了兴趣,勤奋成了自觉,学生的期待对这些学校成绩提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期待效应比模式本身更重要。

毫无疑问,自主、合作、探究是未来课堂教学的中心词、关键词。但如何操作?主体不能单一,单说学生主体不行,单说教师不行,单说网络不行,它们必须是综合的,是多维的。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难以突破,困难重重的原因。

我觉得真正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词就一个:自觉。教师每时每刻有自觉变化的意识,学生学习的自觉不断得到激励和强化。有了自觉:就有了自主、合作、探究及其它。

有了平等,自觉才会萌芽;平等是过程,也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

三、关联是生态:从牛山一中整体来看,课程系统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学校建筑、设备和环境组成的一整套看得见的物理环境构建起来的物理系统;第二层次则是由学校的课堂活动、知识内容、配套的信息技术系统等各种信息流构成的信息系统;第三层次则是是由学校历史文化传承和积淀构建起来虚拟的精神系统。而最高的层次则是将物理系统、信息系统和精神系统无缝打通、良性循环、各得其所、自适应生长的课程生态系统。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思维为课程生态建设提供了一个契机。实体课程、分层教学、基于互联网的线上选课、线下跑班上课;在线成绩分析报告,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社交平台、基于统一标签统领的人、资源和关系,在兰花草、兰亭问答、芝兰室等一系列虚拟网络中真实的传播与存在,力争打通一个偌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空间,打通课上与课下的空间,打通学校这个紧凑组织里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我们还着力于打通不同学科之间的空间:我校四学科同堂开课的《婚俗串串烧》校本课程,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和配套学习系统。在摩梭族走婚习俗的天空里,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的思想没有了学科的界限,自由的关联和碰撞。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课程生态。

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继续前行:IT科技实验班已经进入实操环节,移动终端、教师工作室、监管系统、网络环境和学习平台已经建设完成。从微信公众平台牛人街1号到数字校园广义学习型社交综合平台“兰花草”,答疑平台“兰亭问答”,资源平台“芝兰室”,从单点实验到全面铺开,从逆潮改革到课程常态!IT科技实验班承载的,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利用一切信息技术打造一个丰富、平等、关联的课程生态的长远目标。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教室不再是学习唯一的生发地,教学不再是绝对的点对多,课上和课下不再是曾经的泾渭分明!随时随意,随地随景,斜倚着元圣宫旁的潺潺溪水,或是温守着图书馆角落的暖暖书灯;绿茵场上的朗朗晴空,或是白杨道里得惬意行走:课堂的气息,学习的氛围,进步的喜悦,都将在学校每一片空间,亦或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在牛山一中人一个个非凡个体的毛孔和触角中,在互联网络、虚拟平台的比特涌动中,细细流淌———无声而热闹,无意而境高!谢谢。



回复1至7之间任意数字可查看对应往期内容

回复“风景”,可查看牛栏山一中美景图片。

回复“三维”,可查看牛栏山一中虚拟三维场景动画。

回复“汇报片”,可观看多学科综合上课汇报片。

回复班级名称便可观看该班级的入场式视频,比如回复“高二”即可观看高二班的入场式。回复“高三”可以观看高三年级方阵。


创建时间:2021-06-17
浏览量:0